在“防痨”战线默默奉献 他们的名字叫重庆结防
一直以来结核病都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经济社会问题。为了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,降低结核病疫情,在面对经费短缺、人员队伍能力和水平不高、没有新诊断技术和新防控措施时,一个个结防人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、无私奉献,把公事当私事,视患者如亲人,在各自的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。
他很忙碌:6点起床12点才睡觉
每天早上6点准时醒来,晚上12点睡觉,中午从不午休,这是余光大年轻时就形成的作息。
今年63岁的余光大曾是江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科长。1979年开始他在江津中心医院工作,1986年进入重庆职工医学院开始为期三年的学习,1989年毕业后在疾控中心担任科长,负责结防科门诊诊疗工作和防控管理工作。
由于单位人手缺乏且员工专业技术能力不足,很多工作都落到了余大光一个人头上:门诊看病、员工培训、乡村医生培训、政策宣传、患者督导……每一项工作都要他亲自参与,晚上他还要抽空为整理资料,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等。“一直都是6点起床,晚上12点睡觉,假期加班也是常事,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。”
余光大说,为确保诊断准确,几乎每一个门诊的患者他都要经手。同时,对于员工培训他也下了不少功夫,只有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了,单位的业务水平才会上去。此外,对乡村医生进行专业知识宣讲、对患者家属进行防控知识讲解都是余光大要干得活。“还要经常走进患者家里进行访视,全方位了解患者的情况。为拿到一线材料,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必须有7天时间在乡村。” 余光大表示,由于交通不便,他曾多次步行到患者家中。
“当时国家有减免政策,但我们在基层了解到:个别医生不了解这些政策,患者有自己支付费用进行治疗的情况。” 余广大说,后来他们便加大宣传力度,通过传单、院坝会、电视台、电台宣讲等方式推广国家政策。“我们还给乡村医生讲解转诊的意义、要求,发现有可疑肺结核症状的患者必须转诊到疾控中心,并对乡村医生和群众宣讲结核病是重大传染病,需归口管理。对于截留肺结核患者的医生要进行处罚。”经过10多年努力,江津疾控中心成了老百姓心中治疗结核病的“明星”单位:不仅花钱少,而且效果好。
2017年余光大到了退休年龄,由于业务能力出色,很多单位高薪聘请他。考虑余光大离开后单位许多工作无法进行,返聘余光大,希望培养接班人。
“我对这份工作是有情怀的,很多患者的病情都了如指掌,也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” 余光大称,他果断拒绝了其他单位的邀请,回到了曾经的岗位。“我以前也带过许多徒弟,他们在乡镇卫生院很受重视。我对学生们要求就是工作认真负责,要有敬业精神,这是作为一名医生最基本的素养。”
余光大正在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,传授肺结核放射诊断经验
他很耐心:重复的“一天”过了30余年
7月17日7点半,涪陵区结核病防治所的陈廷胜又早早到了单位。像往常一样,他将兜里的钥匙拿出来,开了单位的大门,随后又打开药房,开始清点药品。对快要用完的药品,他需要及时从库里领取,保证当天的正常用量。
随后,他开始整理桌子上前一天的处方签、发票、核对药品领取人签字是否有误等。再打开电脑,把近10张表格完善好,等待患者的领取药品。
上午8点30,患者拿着处方走到了药房。
仔细核对药品后,陈廷胜开始为患者取药。“每一个处方都要认真看,结核病的治疗方案就那几个,有变化一定要去找主治医生问清楚,避免出现意外。”话毕,陈廷胜咧开嘴,眯着眼睛告诉患者用药情况。“结核药吃了有胃肠道反应是正常的,一定要坚持,配合治疗哦。”
没有患者的时候,他便拿出登记本,看看哪些患者本月该来拿药,如有遗忘,他要打电话提醒患者。
陈廷胜正在开展志愿服务
看处方、拿药、登记、交代用药事项……陈廷胜从1988年到涪陵区结核病防治所就从事药房工作,这样重复的一天他过了32年,面对上万确诊患者,他总是始终兢兢业业,小心谨慎,并耐心做解释工作,在药品发放上,从未有丝毫差池。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这份工作就是不断的重复,但是却容不得丝毫大意,我把每一天都当成全新的,时刻小心谨慎。”
他很敬业: 每年28天辐射假从未休过
下一篇:没有了